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宽恕就是未来

有一次,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问孔子:“老师,有没有一个字,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?”孔子微笑着说:“那大概就是‘恕’吧。”“恕”,用今天的话来讲,就是宽容。生命中因缘际会,各自在不同的境遇里往来交集,因而我们的人生也...

马云:丹心共河山——记江淮英烈朱慕萍

江苏省涟水县的西北角,距县城约50多华里有一个前进乡,年纪大的人都知道它从前叫朱后圩。七十多年前,这个朱后圩曾出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。而他的英雄传奇,甚至在千里之外的安徽和县也广为流传,以致像长江边的那座青山一样,至今耸立在当地人民的心中。...

郑茜:碧血青山•我以我血荐轩辕

内容摘要:程用书(1917年-1943年),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人,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任中共无为工委含山运漕党支部书记(第一任)、含南党支部书记、中共无为临江办事处工委书记。以教书为掩护,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于1940年春打入伪政...

黄土岭上葬“名花”

今年9月18日是“九一八事变”90周年。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,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,将时间定格在1939年那场民族存亡之战的黄土岭战斗——砰、砰、砰、砰,四发炮弹毫不留情地上演了一幕别开生面的“花落瓣碎”。这一炮震撼...

历史故事《邓小平这样搞调查研究》

感谢纵笔江山发布历史故事《邓小平这样搞调查研究》,内容如下:邓小平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,体现在调查研究中,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深入、唯实、联系大局、敢于担当,具体体现就是“问数字”和“爱算账”。他到各地调查研究,常常直接深入到基层干部群...

历史故事《东门逐兔亦不得》

感谢世南言发布历史故事《东门逐兔亦不得》,内容如下:清人姚鼐着《李斯论》一文,开篇即否定苏轼“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”的观点,说:“秦之乱天下之法,无待于李斯,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。”认为秦自商鞅以来,即形成深厚的法治传统,以至数代富强,兼并诸...

历史故事《三国时期的官员退休制度》

感谢故人来发布历史故事《三国时期的官员退休制度》,内容如下:三国时期官员退休年龄是70岁早在3000多年前,中国就已经有了官员退休制度,不过只限于朝廷官员。《礼记》记载,周朝时“大夫七十而致事”,这里的“致事”就是官员退休的意思,一般称为“...

历史故事《比武器更重要的是智慧》

感谢子非我发布历史故事《比武器更重要的是智慧》,内容如下:郭逵是北宋名将,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冲锋陷阵的勇敢,而是因为富于远见的智慧。最初,郭逵在北宋军中只是一个下级军官,因两次准确的预言而崭露头角。康定二年(1041年),朝廷接受韩琦的主张,...

民间故事:​仇人钉桃木,此人发大财,道士:弄巧成拙反而旺了财运

唐玄宗天宝年间,偏远的山区里有一个小山村,散住着二十多户人家,村头住着一户姓彭的人家,户主名叫彭道庵,三十多岁年纪。彭家无田无地,世代以打柴为生。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计,力气没有少出,收入却不多。民间故事网民间故事,传奇故事,聊斋故事,灵...

武斌:祸不单行与面壁修炼

黄州虽然是苏轼人生最为“得意”的地方,虽为贬谪之地,而元丰三年(1080年)下半年对于苏轼简直祸不单行,以至于自己进行了天庆观四十九天面壁修炼。最后黄州的突围成就一个享誉千年的“苏东坡”。元丰三年(1080年)八、九月间,谪居黄州的苏轼连续...

历史故事《案头观米》

感谢云霆飞发布历史故事《案头观米》,内容如下:1964年,一个年轻人背着一卷“破纸”从哈尔滨一路南行。他的目的地是北京。一路上,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“破纸”,这些纸保存下来太珍贵,甚至父亲的命都搭在这上面了。1945年9月8日,他父亲和骆大昭...

历史故事《说走就走的旅行,在古代有可能吗?》

感谢甜菜发布历史故事《说走就走的旅行,在古代有可能吗?》,内容如下:“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”在古代,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不容易,连以善于旅行着称的诗仙李白也不免感慨“行路难”,那么千百年来,古人的旅行究竟是什么情形?行路难,何...
【友情链接】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